盆栽的起源已經不可考了,但最早紀錄是在中國發現,這應該是沒有爭議的事,在浙江省餘姚縣河姆渡新石器遺址(1977 年),出土了兩塊畫有盆栽萬年青圖案的陶器殘片,年份約7000多年。
考古發現在唐代的宮廷古墓中,有許多宮女抱著花草樹石盆鉢的壁畫,也在墓中發現了上了釉的盆鉢,這些都証明了遠在一千多年的唐朝,就有從事盆栽這種活動。國力越興盛,盆栽也會跟隨著蓬勃發展。
盆栽從唐朝以後,到宋朝、元朝、明朝、清都有很深的發展,也成為文化的一部份,現在看到前人留下的像繪畫、陶瓷、雕刻、古物、珍玩等等……都有盆栽的身影。
可惜清朝以後,中國的動盪不安,八國聯軍破壞了幾乎全部的盆栽文化,這段時間盆栽卻在日本被發揚光大,日本人融入自己獨特的自然觀與審美觀,創造出自己的盆栽(BONSAI)文化,近代隨著日本的國力延展,盆栽又被帶到世界各地,變成一種日本文化的象徵。
從最早期將一棵樹剪成各種形狀(方形、圓形、錐形、鳥或獸等等),到現在的師法自然、像大型小的做法。
喜愛盆栽、把玩盆栽、創作盆栽的人,也逐漸由有錢人的玩具到現在庶人修心養性的興趣嗜好。盆栽被譽為「無言詩」、「立體畫」與「活的藝術」,在台灣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。「韻味」、「張力」是盆栽歷久不衰的本質,迷上盆栽百看不會膩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